灯塔是千里航行的指引,它穿越迷雾,为航海人战胜惊涛骇浪指明了方向,送去了光明。战旗是两军阵前的旗帜,是斗志与信念凝结起来的军魂,所到之处既是鏖战的最前沿又是战无不胜的象征。所谓英雄,不过是舍生取义;所谓英雄,不过是将平凡演绎成非凡。目之所及皆是生命,心之所向皆是使命。
郭彩霞作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副院长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执行组长、吉林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,她带领着团队组成一条钢铁战舰,日夜扬帆,为疫情下的三院——这艘高举“生命至上、生命无价”大旗的医疗救援方舟护航。而她,是战舰上最鲜艳的那面战旗。
事无巨细 最早闭环严防死守。战“疫”打了3年,郭彩霞“防守”了3年。大大小小上千场的厮杀中,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身“钢筋铁骨”。3月,吉林疫情“倒春寒”,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,她率先拉响警报,带领工作小组给了院党委最有力的理论支撑,吉大三院成为第一个开始闭环管理的医院。
而仅仅24小时就成功完成闭环管理的三甲医院航母,源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已经做足了预案和研判。3月9日,郭彩霞将行李搬到了办公室,3月13日,闭环指令下达,3月14日,正式开始闭环管理。
闭环方案的细化程度,精确到每个入口、每道廊、每扇门……所有的医护人员,包括医技科室、放射线、超声、检验,独立行程、独立轨迹,门诊、病房没有丝毫交叉。
吉林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、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副院长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执行组长郭彩霞
科学研判 及时行动防患未然。疫情的暴风骤雨,凸显了“三院速度”,10-15日短短6天的时间里,三院6位副院长分别领命出征,战斗在每一个“尖峰”疫线。随之而来的,是多个重担呈泰山压顶之势袭来:做好院感防控,保持疫情之下群众就医通道顺畅;做好协调,做前方医疗队的坚强后盾;发挥专家团队作用,指导方舱医院做好感控工作……郭彩霞的心底深深埋藏了一股执念:“是党、是医院培养了我,我要用一生去回报,去感恩。”
每天,领导小组都要召开碰头会,将一天发现的问题及时清理、解决。多少个预案、方案,就是在灯火通明的午夜里果断决策。“杭州发热儿童,查出阳性。咱们的儿童发热门诊是不是要单独分开?”“阻断、分开!马上实施!”这是疫情防控之初的一次碰头会,晚上11点30分,专家组专门研究儿科问题后做出的决定。说干就干:将一楼北侧和主楼切断,把儿童诊室、处置室、药剂室、收款室……一应设备连夜搬迁。第二天清晨,正常开诊!第三天,一例阳性儿童患者病例出现,流调、转运、消杀……一系列迅速处置后,正常开诊,没有对急诊急救造成任何影响!
疫情期间,慢病停诊,但透析患者不能停!第一时间,按照院党委指示,郭彩霞带着专家感染管理部主任刘永华为透析患者开通了专属通道,为患者发放N95口罩、手套、个人小床单,免费进行核酸检测,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,保障了透析患者的生命线。“疫情防控,没有后知后觉,必须抢先一步!我们就像一个队伍牵着手走在冰面上,首尾呼应、全线布控!”面对紧急事件处置后从容的郭彩霞,战士们心里满满的敬佩!
吉林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、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副院长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执行组长、郭彩霞
高效运转 缓冲病房创新管理。城市以“壮士断腕”的勇气按下暂停键,三院却以“敢死队”的勇气冲锋在前。按照院党委的决策,医务部、急诊、门诊、发热门诊顶住压力,应收尽收,王宗强主任协调急危重症诊疗中心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,接诊了大量孕产妇患者,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。全院上下高效运转,为吉林百姓撑起了救援的方舟。
疫情急促,缓冲病房如何管理,无据可循、无规范可依。为保障就医,郭彩霞带领团队将感控工作流程重新梳理。作为疫情防控专家,郭彩霞对奥密克戎感染特点进行深入研究,通过大量的数据法分析,她得出结论,3-14天潜伏期中,4-7天是高发期,尤其是第4-5天,发病率最高,除了缓冲病房,还要有专科缓冲,即“3+3”的管理模式,在最初的72个小时,密集采集。同时,为了保证患者有效、及时就医,将缓冲病房转入、转出标准精细化,让缓冲病房最大限度地流动起来。
感控管理部研判消杀,医务部调兵遣将,护理部排兵布阵,门诊、急诊、发热门诊积极行动,大家各司其职,在医院统筹调度下,急救医学科、外科缓冲病区、内科缓冲病区和缓冲手术室形成联动机制,全力保障有限的医疗资源向急危重症患者倾斜。
死看死守 顶住细节守住净土。“郭院长,急诊出现阳性!”午夜,急诊主任魏仲航电话中报来“险情”!几乎同时,防控小组的专家们奔向急诊。“鼻拭子刚才是阴的,刚刚进行急救后,现在试纸呈阳!”包括急诊大厅内30余位等候救治的患者在内,所有在场的人都紧张异常。“大家别慌,我们申请省疾控专家组来现场研判,判断大家是否属于密接。”
专家组站在宽敞的急诊大厅,看到了秩序井然的人员防护,从N95口罩,到就诊的安全距离,再到物品的摆放、消杀,“郭院长,这样的防护措施,大家都不算密接!”在那一刻,现场瞬间响起了掌声,这是大家发自肺腑地敬佩。
回到休息区,每个人都几乎是虚脱的状态,护理部主任周学颖发来信息:“郭院长,感谢您平时对我们的严格要求!”是的,外表温婉的郭彩霞,会因为大家消杀的一个动作不到位,大声质问;会对门把手有没有消毒,投来犀利的眼神……她的所有的严格、严厉,都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,为大家守住这片“净土”。
每一次的阳性患者流调,郭彩霞都会亲自带着专家组成员像灭火队员一样直冲一线,仔细研判。每一次转运后的消杀,郭彩霞又会像“守门员”一样,盯住每一个细节、每一个角落,死看死守!
吉林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、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副院长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执行组长、郭彩霞
全力保障 分秒守护温情力量。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每一批队伍出征,郭彩霞带领工作组都做好周密的安排,大到设备物资,小到N95口罩、卫生巾……只要是医疗队能用的上的,都全力保障!很多企业的爱心捐赠物资,也是郭彩霞负责对接,无论凌晨还是午夜,只要物资到了,第一时间无缝对接。
只要前线支援的队伍有需求,她都照单全收,全力解决。“郭院长,我们现在还穿着冬天的棉鞋,脚每天都泡在汗水里。”刚刚从延边州支援回家的医疗队,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,便接到紧急任务。“我来想办法,一定解决。”
无论是支援前线,还是参与闭环管理,医护人员工作的任务都更加繁重。吃不惯、想家了……郭彩霞组织成立了心理支持专家组,24小时为大家服务。而她自己,更是24小时热线。凡事有交待,事事有回应。“我就是为大家做好服务的!”
关注老幼妇孺 用爱筑起防控的屏障。在郭彩霞的日常行为里,果断决策是她的作风,立即落实是她一贯的行动,步履急急匆匆而又坚定,到处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。一次,在急诊大厅里,她看到一对上了年纪夫妻,老人无力地躺在平车上,干裂着嘴唇,眼窝凹陷,微闭双眼,用极其虚弱的声音对老太太说:“给我口喝水吧”,老太太急得手都在发抖,对着老人说“出来着急,什么也没带啊!”“去哪里找啊?”此时郭彩霞正在急诊巡视,她连忙安抚老太太,“阿姨,别急!稍等我就来”。她转身在自助机上买来了水,又担心大爷不能喝凉水,又兑些热水,用手滴了几滴,温度适宜,用瓶盖小心翼翼地给老人喂水。一边喂水,一边还在告诉老太太有关自我防护的注意事项。疫情期间,郭彩霞除了特别关注老年人以外,还特别关注孕妇和儿童,只要是他们需要,她都会尽心尽力的给予帮助。
作为吉林省老年学学会的副会长,在三年紧张抗疫工作的同时,她心系着老年群体的健康,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,免疫功能弱,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。疫情期间,针对老年人如何进行科学防控、缓解情绪压力、有效应对健康状况等问题,她以视频为主要载体,利用新媒体途径,为老年人提供科学、规范的疫情防控知识,帮助老年人科学防控,提高老年人防控意识,用爱为老年人筑牢疫情防控“健康线”。
16.8公里,这是她在院内奔波一日的记录;24小时,这是她每天将自己奉献给医院的时间。两鬓微霜,眼底通红,郭彩霞仍然保持着饱满的热情,“燃烧自己,照亮他人”。
抗疫路上,负重前行的郭彩霞,用大医担当书写着对生命的挚爱,用忘我奉献演绎着白衣天使的柔情,用满腔热血在三院抗疫里程碑上刻下火热的烙印,成就了飘扬在抗疫战舰上,那面最鲜艳的战旗。
抗疫工作仍任重道远,郭彩霞将带着她的抗疫战队,栉风沐雨,砥砺前行,共迎春风拂面,彩霞满天,岁月静好!
吉林省老年学学会养老助老护理专业委员会(供稿)
地址: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人民大街8688号明珠广场A座503室 电话:0431-81960357